江南大学:立足园区谋创业 引智借力添活力

作者: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19-06-28浏览次数:4

立足园区谋创业 引智借力添活力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武贵龙

  江南大学近年来依托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成立创业学院,以基于专业、三区联动为总体思路,构建了集“教学、实践、孵化、研究”于一体的创业教育链,探索出“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

  首先,贴近培养,“渗透式感知”助跑创业教学。重点抓好园区资源对创业教学的“三个渗透”:一是智力渗透,组建创业导师团队。通过“选、引、聘、挂”等方式,从企业、园区遴选100余名创业导师。二是知识渗透,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建立了包括“小微企业管理”等47门课程的创业课程体系。三是文化渗透,注重创业典型引领。

  其次,强化载体,“体验式培训”助推创业实践。学校搭建“三大平台”:一是突出仿真,打造创业模拟平台。每年为500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实训;每年组织数十支代表队参加各类创业实践或网络模拟大赛,获奖面达90%。二是突出分类,打造创业实践平台。与园区联建食品生物类、设计艺术类等六大创新实践基地;在园区建立见习、实习、孵化等五类创业实践基地;与无锡市联合成立并运行“阿福创业工作室”、无锡创业工作分站。三是突出实战,打造创业竞赛平台。学校和园区协调开展创业竞赛,先后联合承办“挑战杯”江苏省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等。

  再其次,聚焦高效,“一站式服务”助力创业孵化。为成功高效地促进项目孵化,我们以“三心服务”护航创业孵化。一是贴心的政策呵护。学校联合园区先后制定《大学生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等10项规章制度。二是暖心的物质保障。学校筹集150万元经费,支持创业教学改革;园区设立6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优秀创业企业,提供“一免两减半”、产权入股等10项优惠政策;并提供5000余平方米的创业实习孵化场地。三是省心的配套服务。园区引进法律、税务、金融投资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传感网络技术等支撑平台,为创业学生提供全过程配套服务。

  最后,立足提升,“嵌入式共建”助阵创业研究。学校通过有效嫁接,开展创业研究,提升创业层次。一是共建科研机构。作为高层次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双方共建科研机构,建立了包括“创业学院研究中心”、“中欧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等12个教学科研机构。二是共研科研项目。紧贴园区创业实际开展研究,双方联合申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项目”、“创业专项课题”等项目并组织学术研讨,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教材、专著19部,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智力保障。

  5年来,我校入园学生创业企业累计已超70家,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成活率超过70%,注册资金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年产值已突破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