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融入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黑龙江大学校长 张政文
黑龙江大学构建“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必修8学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总学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保障措施融入本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潜在创业者培养融入就业教育与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项目研发训练等专业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此类课程从学科专业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关联入手,引导学生掌握项目研究路径与方法,参与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围绕专业实践核心课程体系,开设创业管理“三个一”创新创业必修课程。此类课程采取分专业、互动式教学。基础类专业(如哲学、历史学等)“三个一”课程包括开设一门基于专业的学科前沿专题课,开展一项学科专业调研,形成一项基于学科专业调研的创意,引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学术前沿及热点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把握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与发展趋势。应用类专业(如自动化、通信工程等)“三个一”课程包括开设一门基于专业的创业管理课程,开展一项基于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完成一份基于专业项目的创业计划书,引导学生了解创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流程,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技巧。
第三,围绕专业课程开放体系,开设双学位(双专业)选修课程。此类课程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组成。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专业学习中,获得其他学科专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知识复合与专业交叉。
第四,围绕全校通识课程体系,开设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此类课程通过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创业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成功率。
第五,围绕全校通识课程体系,开设创新思维训练等“三创”选修课程。此类课程紧紧围绕创造、创新与创业,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通识教育理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第六,围绕创业技能实训课程体系,开设SIYB、KAB创业培训通识选修课程。选拔具有创业兴趣与愿望、激情与潜质的学生参加此类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年来,学校在89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课程730门,15万余人次学生修读受益。
此外,学校开设的“三创”选修课程“《菜根谭》与职场智慧”还登上央视《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