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内涵发展,推进教学建设

作者:樊健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11-10-18浏览次数:0

着眼内涵发展,推进教学建设

——学校首批教学建设项目评估验收顺利结束

 

金秋十月是忙碌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学校首批教学建设项目于200910月正式立项;历经两年建设周期,今年10月已到结项验收阶段。为鉴定项目成果,推进教学建设,根据《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学建设五年纲要》(通高师校[2008]20号)、《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学建设项目评估细则》(通高师校[2009]29号),学校组织专家组于101114日对首批教学建设项目进行评估验收。本次评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1112日,安排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培养对象开设汇报课;由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进行评课。共有9位教师开设汇报课,均被评为优秀等次。

第二阶段。101213日,聘请校外专家和本校教授组成评估组对有关项目进行结项评估;通过材料审读、项目答辩、现场考察、听课座谈等途径,对照项目“评估标准”和“建设目标”进行结项评估,签署鉴定意见。期间,共有8位教师开设汇报课,均被评为优秀等次。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参与了评课活动。

第三阶段。1014日上午,在报告厅组织召开“首批教学建设项目结项鉴定大会”。三个批次的项目负责人、各办处负责人、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南通校区空课的教师参加了会议。大会由樊健副处长主持,分四个环节:

首先,由孙国春副校长宣读“关于首批教学建设项目评估验收结果的通知”(通高师校〔201126号);共有22个项目如期达成建设目标,予以结项;由校领导和专家颁发荣誉证书,并授予相关称号。其中,小学教育专业(数科方向)被确定为校级品牌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人文方向)和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方向)被分别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物理(预科)、初等数学、弹唱等课程被确定为校级优秀课程;陈艺鸣、陈建、彭云被授予校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周淑平、梁文勤、戴建新、梁燕、贺斌、赵俊、施晓卫被授予校级骨干教师称号,徐敏、张蓓蕾、徐欢、徐培锋被授予校级教坛新秀称号;教授候选人潘健、吴剑峰已晋升教授,提前结项。此外,尚有1人未申报结项,2人暂缓结项;均可延缓1年再进行结项评估。经评估验收合格者,学校将按照《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学建设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通高师校[2009]35号)兑现资助、奖励。

接着,由评估组程晓樵、陈家颐、李新宇、张建平等专家分别对3个专业和3门课程作了项目点评,充分肯定了各项目的优长,并提出了针对性诊断意见。程晓樵教授代表专家组,对所有评估项目作了整体性分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我校后续工作的改进颇具指导意义。

关于专业建设,他提了5条建议:(1)各专业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制订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专业建设的“宪法”。(2)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建设专业核心课程。(3)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4)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加强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5)要以专业为载体,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累一批教学类成果。

关于课程建设,他提了3条建议:(1)加强课程特色的提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在课程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大胆地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资料库、题库等,从而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大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

关于优秀教师培养,他提了3条建议:(1)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2)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3)解决好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这是大学的核心特征。

然后,丁兆雄校长对首批项目建设过程和成果进行了总结。他首先代表学校党政,对专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对各项目组成员和培养对象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各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接着,他简要回顾了我校教学建设的探索历程。他说:我校在转型升格进程中,紧扣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名师培养,通过项目建设和评估,逐步架构起高校化教学平台。2009年以来,学校以《教学建设五年纲要》为起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研发了学校品牌(特色)专业、优秀课程、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的建设评估标准和操作办法;聘请了高校专家组成评估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指导;迄今已推出了3批教学建设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包括3个重点专业、11项优秀课程、30位优秀教师。前两年学校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50多万元;各项目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为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学校对教学建设项目实施目标管理和跟踪指导。期间,教务处作为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积极组织技术咨询和交流活动,分阶段约请了程晓樵、陈家颐、丁锦宏等专家来校指导,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组织各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项目申报人召开了“教学建设项目咨询研讨会”;组织举办了“课程组示范观摩活动”,召开了“教学建设项目交流会”。这些活动在各系部的通力合作下有序推进,步步深入,为项目建设架构了平台,提供了支援。目前,首批立项项目经专家组评估鉴定已经顺利结项。

在此基础上,丁校长提出了我校后续发展的思路。他强调要以首批项目评估验收为契机,以评促建,持续抓内涵,大力促发展,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放大示范效应,强势推进教学建设,全面启动专业、课程和师资建设,把教学建设视为学校的质量工程、生命工程,作为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为了达成预期,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和操作机制,持续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教务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要持续抓好项目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各系部要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的功能,有效实施教学建设;通过持续练兵,为将来争取获得省级以上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项目奠定基础。为了顺利推进有关工作,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要以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抓手,加强行动指导和督查;二是骨干人员与一般人员的关系,发挥好骨干领衔作用,倡导团队协作,形成名师梯队;三是内力驱动与外力推进的关系,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平台,营造大学文化,激励教师自觉成长,实现自身价值;四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高举教师教育大旗,继承师范优秀传统,另一方面要坚持制度创新,加强教学改革,培育大学文化。

最后,黄正平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江苏教院分院管理办对南通高师首批教学建设项目评估验收的圆满成功和各位老师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校的教学建设工作给以高度评价。他说,在五年制高师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南通高师未雨绸缪,整体规划,深入开展品牌(特色)专业、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自我加压,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对师范教育的真情实感,确实难能可贵。这项工作在分院中居于领先地位,我们将认真总结和推广南通高师教学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昨天参加了师生座谈会后,我感觉到南通高师在教学建设中注重过程与结果、个体与群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

接着,他分析了江苏五年制高师的改革发展形势。他指出,目前五年制高师分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小学教育要做精、学前教育要做大、职后培训要做强”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改革,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分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始终围绕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内涵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我们将在分院中开展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师团队建设。这项工作本学期开始就已经作了谋划和思考,准备年内启动。根据教育部即将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培养方案,制订相关标准,定期组织评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推进高教化进程。

深化两项改革。一是改革招生制度。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吸引优秀青年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2007年,南通市在地级市中率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年初我们分院管理办公室承担了省教育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江苏省完善并扩大免费师范生教育,我们将抓住机会,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积极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不断改善师范生源质量。二是改革培养模式。坚持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以初中毕业起点,实行全科综合培养。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推进小学教师本科化。要扩大“5+2”专转本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招收初中毕业起点,“3+4”培养本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模式,五年制高师分院与江苏教育学院(或其他本科师范院校)合作,总体设计、分段培养本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师范性与学术性得到最佳的结合。二是实行办学形式多元化。在办好师范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同时,根据学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条件,继续招收部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与五年制高师分院专业比较相近的高职专业(主要有语言类、艺术类、计算机等专业),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坚持职前职后一体化。在适当控制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规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的同时,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当地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努力把五年制高师分院建设成为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

黄主任强调,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确立新目标、实现新突破,在新的起点上再创师范教育新辉煌。分院管理办作为江苏省五年制高师分院的业务管理部门,将持续优化管理机制,架构服务平台,重点抓好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分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不仅是首批教学建设项目的结项鉴定会,也是全校教学建设的推进会。通过首批项目的建设和评估,我校已初步完成高校化教学建设平台的架构;《教学建设五年纲要》所拟“重点突破,整体跟进;骨干领衔,团队协作”的战略意图已基本实现;在教学建设过程中,建构了规范,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内涵,为全面推进教学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