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张謇行,读南通城

——记我校学生参与南通博物苑研学活动

作者:黄宋艳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04-26浏览次数:11


如诗四月,万物舒展。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南通博物苑联合南通日报社、南通文旅局,开启为期两天的小小研学之旅。消息一经发布,四十个研学名额在短短几分钟内即被一抢而空。在我校和博物苑领导的关心下,我校五位乡村教师定向生,也加入了研学团第一天的体验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怀着对大自然生物的好奇,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百年前历史文化的之气,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一馆一世界”:走进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著名爱国实业家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


孩子们认真聆听了彭春梅老师做的开营讲话,这是研学旅行的第一节课,听完彭老师对研学之旅绘声绘色的描述,孩子们明确了“謇·行”研学旅行的核心目的是“行走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抚摸着胸前的徽章,孩子们自豪又兴奋——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冲出大门开始活动啦!


“四季”博物馆

第二节课程,是由博物苑讲解员黄晨老师带队,带着孩子们在博物苑内认识花草树木。孩子们一路上都在叽叽喳喳,一个小姑娘对植物特别感兴趣,紧紧围在黄老师身边,将收集到的银杏果、水杉种子举到老师面前向老师展示自己出色的观察力和发现力,她的热情使得黄老师哭笑不得。黄老师还带孩子们通过香味辨识了薄荷和留兰香、闻一闻“褒贬不一”的鱼腥草、尝一尝酢浆草……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博物苑内的花草植物,了解它们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特点,不仅更好地了解自然生态,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爱护花草的意识。


我是小小讲解员

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主动担当小小讲解员的角色,在张謇先贤的故居濠南别业向其他同学们介绍张謇一生的发展轨迹,以及博物苑的展品和历史文化,体悟张謇先贤的家国情怀和事业抱负,探寻张謇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责任与担当”。孩子们专注地驻足在每一个展板前,认真地聆听、观察、发现、联想,时不时拿出便签本记录重要信息,或向身边的小伙伴、老师询问,或记录自己提出却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

小小讲解员流利自信的讲解收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面对同学们投来的敬佩的目光、讲解员老师的赞美,他谦虚地说:“还行还行,谢谢老师,还要继续努力。”把讲解的机会交给学生,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南通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走近现代化先驱张謇”智慧课堂

认识中国早期现代化先驱张謇是此次研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大报告厅,方俊丹老师和孩子们用iPad了解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化先驱张謇先生的事业。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张謇先贤开办的大生纱厂开启了近代南通纺织业的求索之路。百年薪火相传,南通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纺织之乡。平板上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历史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静静聆听品味着张謇先贤伟大传奇的一生,佩服张謇先贤的远见,也体会到了张謇先贤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勇担社会责任的情怀与担当。通过了解张謇先贤的人生经历和贡献,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化进程,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学活动总结

启研学之旅,寻博物之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只有亲身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一座好的博物馆,就是一座好的学校。孩子们在博物馆内边看边学,将“行走阅读”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用眼睛观察世界,用耳朵倾听世界,用脚步丈量世界。

社会无处不课堂,处处皆有大学问。情境教育不仅是南通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这片深耕的沃土也为咱们未来的乡村教师前移教学阵地、充分发挥获知能动性提供了极佳的社会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中心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积极对接校外资源,让乡村教师定向生走出校门,感受区域文化的深厚魅力,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参与体验和主动作为的融合推新,助力他们在真实的多元场景中拓宽知识面、培养文化自信、提升教育认知,增强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为成为优秀的未来人民教师夯实坚实有力的基础。